卫健委十四五规划之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部署!





图|霍尔斯国际医疗智库中心






     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9月9日(周三)上午10:00时召开委例行新闻发布会,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回答记者问: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、减少传播途径、降低感染风险,突破“地域限制”,扩大了医疗资源供给。

 

     记者问:”互联网+医疗健康“取得了蓬勃的发展,抗”疫“期间也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,此次典型案例里也占了很大的比重,”互联网+医疗健康“在支撑疫情防控方面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?这种新业态的应用前景如何?

 

     毛群安回应,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具有突破时空的便捷特点,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、减少传播途径、降低感染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


     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挖掘运用互联网技术“远程、高效、智能、便捷”的独特优势,出台有关加强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的文件,鼓励各地各单位深化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,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、创新诊疗模式、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,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。


     从典型案例有关情况看,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:

 

     一是远离“线下接触”,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。


     各地依托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、在线咨询、心理疏导、远程会诊、慢病复诊、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,承接并分流了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,降低了线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。


     比如天津在全市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义诊行动,鼓励全市医师利用业余时间,为群众提供不限次、全免费健康问诊咨询服务,相关做法在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播出。

 

     二是突破“地域限制”,扩大了医疗资源供给。


     疫情期间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,更多的医生借助信息技术优势,在网上开辟“第二战场”,突破了医疗服务供给瓶颈,有力支援了湖北主战场。


     比如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联合荆州市建设互联网医院,广东15家医疗机构、1300多名医生自愿参加,上线18天总访问量就突破10万人次,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。

 

     三是赋能“提质增效”,强化了基层服务能力。


     对口支援省份运用远程医疗,帮助基层医院处理疑难杂症。通过远程教育开展培训,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和个人防护能力。人工智能应用于新冠肺炎CT读片,提升了一线工作质量和效率。


     同时,疫情防控需要也撬动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运用“互联网+”手段,创新服务模式,优化服务效率,加速了粗放式向内涵式的转型发展。


     下一步,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按照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要求,进一步发挥“互联网+”优势,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。同时,着眼长远,在总结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经验做法的基础上,夯实基础、完善机制、深化应用,着力深化便民惠民服务,提高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满意度。











疫情期间互联网强势发力





比去年同期增17倍!互联网诊疗疫情期间强势发力!

 

 谈及互联网+医疗健康在抗疫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,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透露, 据初步统计,疫情期间,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,一些第三方的互联网诊疗咨询增加了20多倍,处方量也增加了近10倍,互联网诊疗已成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 
  “‘互联网+医疗健康’具有突破时空的便捷特点,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、减少传播途径、降低感染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”

  毛群安表示,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挖掘运用互联网技术“远程、高效、智能、便捷”的独特优势,出台有关加强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的文件,鼓励各地各单位深化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,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、创新诊疗模式、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,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。


 
 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按照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要求,进一步发挥“互联网+”优势,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;同时,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。










广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





广东大力开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便民服务 取得阶段性成效

 

 近年来,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各项决策部署,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,聚焦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的热点难点问题,大力开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便民服务“一码通用、一网联通、一键诊疗、一站会诊、一体服务”等“五个一”行动,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。主要做法是:

 

 一是高位推动。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,专题研究部署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工作,要求对标一流、打造标杆。分管省领导具体抓,统筹推进,高位推动。省卫生健康委把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“五个一”行动列入每年的重点工作重点推进,狠抓落实。

 

 二是政策驱动。我省先后出台了《广东省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行动计划》《建设国家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示范省行动方案》,以及《健康广东·智慧健康行动》等政策性文件,强力推动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的发展。

 

 三是整体联动。“五个一”的行动“五位一体”同步来推进,建设电子健康码实现医疗健康服务“一码通用”,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健康“一网联通”,优化再造服务流程,实现看病就医“一键诊疗”,建设远程医疗体系,实现远程医疗“一站会诊”,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,实现线上线下“一体服务”。

 

 四是项目撬动。省财政加大投入,投入了9亿多元,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、远程医疗平台、AI医生进乡村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等项目的建设,为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“五个一”的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 

 五是示范带动。广东、深圳先行形成了“头雁”,佛山珠海等其他珠三角地区试点先行,示范带动我们全省的粤东、粤西、粤北地区整体提高全省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的水平。

 

 今年的8月,全省6409万居民建立电子健康码,居民可凭电子健康码享受全省1420家的医疗机构预约挂号、就诊检查、检验、取药、支付等一码通用的服务。


 全省87%的公立二级以上医院基本上实现了预约挂钩、预约检查、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一键诊疗服务,大大缩短了患者看病就医的时间。居民可在1146个乡镇卫生院、2377个村卫生站和57家县域医院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,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。全省113家医院建成了互联网医院,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服务。

 

下一步,广东省将进一步推进”互联网+医疗健康“,让老百姓少跑腿,让数据多跑路,不断地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便捷化水平,增强群众卫生健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为建设健康广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










银川模式助力提升西部医疗服务能力





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的银川模式 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能力



     2016年6月、2018年4月,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《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和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,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。各地积极探索实践,积累了很多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。

 

 

   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飞主任介绍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的有关情况。

 

  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借力宁夏建设国家级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示范区的优势,大胆探索,先行先试,形成了一套低成本、可复制的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银川模式,提升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能力,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。主要做法是:

 

   第一,搭建了一个平台。我们把银川市各个医疗机构的各个应用服务平台,整合为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协同平台,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,实现了健康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。这个平台也是作为各项互联网医疗行为的载体。

 

   第二,创新了一套机制。银川市从2016年开始,先后出台了19项互联网医疗地方性政策,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。在这个基础上,由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针对每个项目建立了相应的机制,整合资源,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,实现多方共赢,保障互联网医疗各个项目顺利推进。

 

   第三,建设了七个应用体系,从多个方面给老百姓提供服务。我们以问题为导向,由市院牵头,在银川市全市范围内开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各项应用。


     一是便民服务。开发了银川健康广场微信小程序,特点就是把全市医疗机构的资源统筹起来,把银川市做为一家大医院来管,统筹全市号源信息、床位信息、医疗设备信息和药店信息。在这个平台上,老百姓绝大多数的健康需求都可以得到有效服务。比如群众在银川市看了病以后,处方有一个二维码,扫码以后手机上就会出现全市价格最低的药店在哪儿,离你最近的在哪儿,或者你可以选择第三方进行配送,通过这个便民措施,切实提高了老百姓的就医感受。


     二是发展远程诊断服务。在银川市分层级建设了各类远程诊断中心,特点是通过人员云化、平台虚拟化、机制市场化的原则,在银川市辖区已经实现了时间上、地域上和服务内容上“三全”覆盖,推进了在我们区域内诊断的标准